|
唐克玲(1921—2001),又名:唐庭桂,广东省恩平市君堂镇琅 哥乡石仔路村人。唐克玲同志的一生既是革命的一生,又是爱国爱乡的一生。他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,敢于挺身而出,深入敌后,带领战友浴血奋战,一次又一次岀色地圆满完成任务,为建设新中国作岀了贡献。
唐克玲从小就立下了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,青年时代参加旅港服务团,在恩平农运领袖禤荣同志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。唐克玲1938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游击队,在郑锦波同志的带领下活动于恩平地区,向老百姓宣传革命的道理,发动有志青年参加革命,不断壮大游击队队伍。于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,他跟随郑鼎诺、郑锦波、郑工召等爱国人士在恩平独醒中学传播革命火种,激发一批批师生纷纷奔赴前线,奋起抗日救亡,直至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。
“三军未动,粮草先行”。唐克玲同志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既在君堂潢步头一带秘密筹款,又与清湖乡郑棠等同志秘密活动于恩平均安市(圩),在清湖塘尾村黎宗洋开设的“寶源米机”(现用作超市“顺成商场”)等处秘密筹款,供游击队用作活动经费。1945年7月,唐克玲同志带领游击队在琅 哥乡蟹山村(原名:浪洲村)安营扎寨近60天,深得乡亲们的秘密掩护和妥善安排,圆满完成串联发动群众的任务。
为了适应革命的需要,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唐克玲同志与位于琅 哥乡塘尾园村村东入口处的“淇生店”店主唐贵伟夫妇暗中商议,将“淇生店”作为游击队的联络站、军事物资储藏转运站,在唐贵伟夫妇的全力配合下,唐克玲同志经常带领游击队队员晚上在“淇生店”开会、议事,唐贵伟夫妇带领家人、乡亲承担了警界“通风报信”的任务。就这样,红色“淇生店”的唐贵伟夫妇成为了游击队广阳支队的得力助手。
1941年下半年,组织安排共产党员唐克玲、孔德明到仲甫学校教学,建立塘背村党支部。唐克玲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先后担任塘背村支部书记、广阳支队锦江税站站长,粤中军分区政治部联络员、指导员。
解放战争时期,国民党派出一个中队长驻恩平均安市(圩),在均安周边设置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,严密封锁,专门围捕游击队。当时,游击队的活动经常在琅 哥乡一带,与均安近在咫尺。唐克玲与游击队员们几次身陷重围,随时有杀身之危,但他临危不惧,镇定自若,从容指挥,带领大家巧妙地与敌方周旋,有效地保存实力,并伺机消灭敌人。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,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好时光。
1949年10月,解放军接管恩平税局,唐克玲主管接收,曾任恩平税局过渡局长。他1954年转业,在广州赤岗林果场任场长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又为革命老区琅 哥乡的农业生产岀谋献策,通过有关部门配置手扶拖拉机,推动了家乡农业机械化的进程,唐克玲同志干一行爱一行,乡亲们称赞他是共产党培养的好干部。
唐克玲同志退居二线后,继续发挥余热,多作贡献。不仅经常与在恩城居住的唐连登、唐竞存(又名:唐品纯)等乡亲商议家乡文明建设大计,推动了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。并且经常引导乡亲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价值观,引领乡亲们兴办家乡的各项公益事业。又多次与塘尾园村唐树勋、唐凤球父女,唐林晃、郑根霞夫妇在琅 哥学校、塘尾园村组织播放爱国电影,向师生们、乡亲们传递正能量,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。老革命唐克玲同志爱国爱乡的高尚品质,永远是人们学习的好榜样,乡亲们正继续发扬革命老前辈的优良传统,致力把家乡的文明建设推上更高的台阶。
唐小帆 唐桂平搜集整理
2022年12月21日
|
|